“和合中國”特展再添兩件重磅文物
為了讓更多觀眾欣賞到高規(guī)格、多精品的展覽,遼寧省博物館對開展月余的“和合中國”特展部分文物進行調(diào)整。被調(diào)整的兩件文物,一件是唐代的《摹蘭亭序(黃絹本)》,一件是明代的《坤輿萬國全圖》,均是首次在我省展出。
“和合中國”特展因主題宏大、展品豐富、文物等級高而備受觀眾熱切關(guān)注。自10月上旬開展以來,“和合中國”特展吸引了省內(nèi)外大量觀眾走進遼博看展。此次展期內(nèi)調(diào)整的這兩件文物,均為國家一級文物。其中,唐代《摹蘭亭序(黃絹本)》來自湖南博物院,明代《坤輿萬國全圖》來自南京博物院。
《蘭亭序》是1600多年前由“書圣”王羲之在浙江紹興會稽山下與友人小聚后寫下的名篇,其書法作品被稱為“天下第一行書”。雖然真跡消失,但后世存有一定比例的臨摹本。遼博此次調(diào)整的《蘭亭序(黃絹本)》雖然也是一件臨摹本,但因是唐代作品而受到各界矚目。這件來自湖南博物院的文物質(zhì)地為絹本,深褐色,也稱為“黃絹本”。
這件唐代《摹蘭亭序(黃絹本)》縱24.5厘米、橫65.6厘米,是王羲之《蘭亭序》存世少數(shù)精好的早期臨摹墨跡本之一,臨摹人通過精良的材料、繁復(fù)的程序和高超的技藝,重現(xiàn)了原帖的每一個細節(jié),充分地展現(xiàn)了王羲之高超的書法技巧和《蘭亭序》的書寫過程乃至情緒,其還原度是其他早期臨摹本中較好的一件。
據(jù)介紹,唐代《摹蘭亭序(黃絹本)》在正文末行“斯文”之下有“芾印”“子由”二朱文印,印文已模糊不清晰,系后添,托名宋人米芾、蘇轍。卷前引首有明代著名書畫家、鑒賞家董其昌題“墨寶”二字(殘存),系拼配。卷中有明代書畫鑒賞家項元汴藏印甚多。卷尾依次有明代許初,清代王澍、賀天鈞、唐宇肩等人的跋。
南京博物院珍藏的明代《坤輿萬國全圖》是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所繪制的世界地圖,這是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。雖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作為藍本,但《坤輿萬國全圖》在視覺呈現(xiàn)上將亞洲東部居于了世界地圖的中央,此舉打破了歐洲居于地圖中央的慣例,開創(chuàng)了中國繪制世界地圖的先河。
《坤輿萬國全圖》長380厘米、寬192厘米。該地圖于明萬歷三十年(1602年)在北京付印后,刻本在國內(nèi)已經(jīng)失傳。南京博物院所藏《坤輿萬國全圖》為明萬歷三十六年(1608年)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,是國內(nèi)現(xiàn)存最早的,也是唯一的一幅據(jù)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。
據(jù)悉,為了最大程度保護好文物,唐代《摹蘭亭序(黃絹本)》和明代《坤輿萬國全圖》的原件將于即日起至今年的12月11日前展出,此后直至明年1月8日,將由高仿復(fù)制品代替原件繼續(xù)在遼博“和合中國”特展中展出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